Back To Top

foto1 foto2 foto3 foto4 foto5

現在位置

母親心態平和沒怪毛病,這是不是源於她的職業呢?小時候以為母親這心態是所有上了年齡人的自然心態,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女人,越老越瘋狂,不是燥狂就是抑郁,難能找到象我母親那樣平和,安祥,寬容的,這才知道,人老了並不自然地生長出慈祥和智慧,這才發現母親心態的可貴。我越來越想讓女兒象母親那樣有所依托。

我在女兒面前念叨我后悔沒學中醫。女兒看我否定自己,她很高興:「就是的,瞧你,一無所成,整天忙來忙去的,都沒個正經事,你干的那些能算事業嗎?一但退休了,也和別人一樣無所事事,你是去打麻將,還是去跳舞?」

我嘆氣道:「這要是學中醫,我會比我媽還強,中醫哪有退休的?越老越值錢,在我這個年齡才開始沖刺……。」

女兒說:「我要是幹中醫,比你們誰都強,我用印著豎道的宣紙,用行書開葯方,書房里擺線裝書……。」女兒上我的套了。

女兒的思維是典型女人的,她首先想到的是中醫能把她的藝術愛好統一起來,琴、棋、書、畫,古色古香的書房,配以可以干到老的中國古老醫術,她想來想去說:「嘿,我還真想不出還有什麼職業這麼適合我。」

女兒走上這條路,我既感欣慰,又感焦慮。

欣慰的是學了中醫的女兒沉穩了,與現代女孩的急功近利、追逐世俗明顯不同。相比之下她的行為開始顯得“老派”,冬穿棉,夏穿單,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雖然她還不是醫生,可親朋好友出現的種種身心問題,在開始向她這集中,向她提出解釋和解決的要求,這使她加大了學習的力度和廣度。在正常課業之外,她又學了性病、心理學、針灸,分別拿到相應的資格證書。她也開始為當今青年人生活方式造成的身心損害而憂慮。

我為女兒焦慮的是,中醫在當今時代面對嚴峻挑戰,任重道遠,想要有所突破和建樹是難上加難。女兒和她的同齡人不是站在了一起,而是時常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她成了“少數”和“另類”。但女兒的立場卻越來越堅定,她開始在年青人中宣傳性病的危害,宣傳中醫的人生觀念,為女孩們頻繁懷孕,流產而憂慮。對無節 制的抽煙、喝酒、瘋狂的夜生活持反對態度。女兒不再象同齡人那樣追求時髦、享受、財富……她能抵御紙醉金迷生活對她的誘惑,她很自然地去探尋中國文化的淵源,為此我萬分感激中醫,在當今世界我到哪里去找這樣能使女兒沉靜下來而又極具內涵的東西呢?

我走了一生的彎路才認識到的中醫與西醫是兩種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醫學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而到我女兒這里她一下子認識到了。她安慰我說,由於我所處時代的特殊性,我所走的認識彎路是中醫向時代所付的學費,沒有我所走的彎路,就不會有她選擇上的果斷,我這彎路是替她而走的。

女兒學習的是中西醫臨床,這還是一條沒有探尋出來的險路。可這一探尋是必需的,女兒所處這一時代也是不可能拋開西醫談中醫的。中西醫結合之路究竟要怎麼走?擺在女兒這一代年輕人面前的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

母親就並不排斥西醫。有些中醫反對病人用西葯,母親不反對,一個是因為西葯有時對疾病確實有中草葯達到不了的干預作用。母親不認為這一干預作用是純負作用。她給人看病,把西葯作用也做為一個病因統一考慮進去,思索如何找到一個制高點、一個支點,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當遇到疑難雜症,母親也借助西醫使難以下手的病情改變一下形態,從而找到切入點。

西醫對中醫的結合只能用技,不能用理論,終歸不是中醫。而中醫對西醫的容納難度是不是可以小一點?女兒說,不行,這里有一個思維上的屏蔽問題。中醫一旦看到病灶,象西醫那樣在片子上看到腫瘤,眼光總受這病塊影響,這思維就很難轉換到中醫上做整體思維了。這話有道理,但不是絕對的。

站長的其他建置

誰在線上

目前有 208 訪客 以及 沒有會員 在線上

訪客數量

文章瀏覽點擊數
280226

Copyright c 2025 資訊補給站 All Rights Reserved.